2021年3月26日国际投行高盛大规模抛售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股及相关股票引发市场巨震,几小时以后摩根斯坦利紧跟其后抛售同类型股票对市场造成二次冲击。事后来看,以3月24日美股开盘为本轮抛售事件起点的话,在两个交易日中,中国科技股指数期间跌幅达到12.41%,创下该指数建立以来平均单日最大跌幅。从事后的新闻报导消息获悉,触发本轮两大投行集中抛售事件的主因来自于家族基金Archegos爆仓所致,随后某外资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可能因单一客户交易出现重大亏损,预计损失金额约20亿美金”。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同时卷入该事件的国际投行还包括瑞士信贷、瑞银、德银等一众国际金融巨头。即便事件爆发至今,市场仍无法详细统计出上述投行在本次事件中的合计损失。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交易事故,且同时牵出一系列国际顶尖投行?该事件仅仅是一次孤立的事件还是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映,最终对国际金融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冲击?
图 :Viacom公司&纳斯达克中国科技股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本文尝试从当前能够获取的公开信息尽可能客观的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传导方式和后续可能出现的影响。
图:基本互换合约形式(此处以权益互换为例)
图:基本CFD合约交易形式
图:CFDs交易商与客户交易模式
图:2020年各国政府对CFDs市场的监管态度
(数据来源:Investopedia)
第二个值得思考的事情是此次事件造成的危机是否已经过去?后续是否还会对金融市场构成衍生的冲击?以及之后可能的传导方式是什么?
首先撇开我们无法判断的合约内容中是否还包含其它资产以及其后续的影响,单就目前所了解的以股票作为标的资产的CFDs衍生品来看,目前很难得出结论认为本次冲击已经完全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旧有投行不断公告受本次事件影响所导致的亏损评估,而最终有多少家投行受到牵连以及最终的亏损总额尚不清楚。从公开信息来看,本次事件对金融市场的第一阶段冲击即高盛和大摩的股票抛售行为已经告一段落,其持仓的成分股股价风险已得到部分释放,但其它投行的风险敞口仍在,这部分股票的抛压及下行风险仍在释放中。第二阶段,本次事件发酵后对市场的下一波冲击或已在孕育之中。对此判断的分析如下,根据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于2020年10月23日发布的一项针对CFDs产品的文件20-254MR的统计来看,其境内运营的13个CFDs交易商的零售客户在全球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5周时间内,总计净亏损达7.74亿澳元,超过1100万CFD头寸被强平,占到2018年全年强制平仓头寸的30%以上,超过15000名客户CFDs账户亏损,累计浮亏超1亿澳元占比同样达到2018年全年合计30%以上(摘自澳大利亚证监会官网)。由此可以推断CFDs这一项衍生工具在全球的市场规模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很有可能已经超出所能控制的范围。且本次让各家投行蒙受巨额损失的爆仓事件仅仅来自于Archegos一家基金,事件发生后各家投行相继收紧针对对冲基金的杠杆限制,且监管也开始对这一衍生品市场盲区加大监管力度,在经历如此大市场波动后其它对冲基金是否会相继出现同类事件,合计仓位有多大仍不得而知,目前来看这依旧是一把悬在市场上方的剑,随时可能落下。对于没有及时卖出相关持仓标的的投行和其它拥有同一股票作为底层资产的CFDs投资者在股价大幅下跌后的强平压力或再度引发投行的新一轮抛售,如此螺旋上升的抛售潮是否会引发流动性危机以及之后的影响更难以评估。
再者,上升到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的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下,结合2020年疫情影响下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大宽松,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在关注流动性刺激经济的效用边际递减的同时市场似乎忽略了由流动性泛滥而导致的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在上升。今年以来三个月内连续发生的Gamestop事件、Greensill Capital破产以及当前的Archegos爆仓很难不让人担忧当前金融市场对杠杆的滥用程度和其中的风险,而这三个看似独立的事件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即金融市场的风险正在显现,将来会是逐步出现还是会一次性爆发,不得而知。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宽松的流动性促使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选择通过拉长组合久期和加大杠杆方式获取收益,使得各类资产的波动率相对利率走势的敏感性急剧上升。今年以来美股科技股为代表的长久期资产明显跑输道琼斯工业指数,美债利率2月份的超预期上行使市场对流动性预期出现拐点。而过往时间全球在长久期资产上过大的风险暴露程度却难以在短期内出清,之后一段时间这类资产的持续压力和高波动很可能还会间歇性的冲击市场。而金融机构将要面对的将是一段缩久期和降杠杆的艰难过程。正如达里奥在《债务危机》一书中所表述的“危机往往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发生”,而这一过程会让金融市场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今年三个月内海外市场连续发生的三起风险事件更加表明,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或已经超出人们的估计范围,而点状风险的暴露最终会走向何处以及是否会形成片状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危机均难以预测,但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概率似乎正在上升。
图:美股三大股指今年以来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图: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数据来源:Wind)
2021年3月26日国际投行高盛大规模抛售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股及相关股票引发市场巨震,几小时以后摩根斯坦利紧跟其后抛售同类型股票对市场造成二次冲击。事后来看,以3月24日美股开盘为本轮抛售事件起点的话,在两个交易日中,中国科技股指数期间跌幅达到12.41%,创下该指数建立以来平均单日最大跌幅。从事后的新闻报导消息获悉,触发本轮两大投行集中抛售事件的主因来自于家族基金Archegos爆仓所致,随后某外资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可能因单一客户交易出现重大亏损,预计损失金额约20亿美金”。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同时卷入该事件的国际投行还包括瑞士信贷、瑞银、德银等一众国际金融巨头。即便事件爆发至今,市场仍无法详细统计出上述投行在本次事件中的合计损失。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的交易事故,且同时牵出一系列国际顶尖投行?该事件仅仅是一次孤立的事件还是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映,最终对国际金融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冲击?
图 :Viacom公司&纳斯达克中国科技股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本文尝试从当前能够获取的公开信息尽可能客观的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传导方式和后续可能出现的影响。
图:基本互换合约形式(此处以权益互换为例)
图:基本CFD合约交易形式
图:CFDs交易商与客户交易模式
图:2020年各国政府对CFDs市场的监管态度
(数据来源:Investopedia)
第二个值得思考的事情是此次事件造成的危机是否已经过去?后续是否还会对金融市场构成衍生的冲击?以及之后可能的传导方式是什么?
首先撇开我们无法判断的合约内容中是否还包含其它资产以及其后续的影响,单就目前所了解的以股票作为标的资产的CFDs衍生品来看,目前很难得出结论认为本次冲击已经完全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旧有投行不断公告受本次事件影响所导致的亏损评估,而最终有多少家投行受到牵连以及最终的亏损总额尚不清楚。从公开信息来看,本次事件对金融市场的第一阶段冲击即高盛和大摩的股票抛售行为已经告一段落,其持仓的成分股股价风险已得到部分释放,但其它投行的风险敞口仍在,这部分股票的抛压及下行风险仍在释放中。第二阶段,本次事件发酵后对市场的下一波冲击或已在孕育之中。对此判断的分析如下,根据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于2020年10月23日发布的一项针对CFDs产品的文件20-254MR的统计来看,其境内运营的13个CFDs交易商的零售客户在全球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5周时间内,总计净亏损达7.74亿澳元,超过1100万CFD头寸被强平,占到2018年全年强制平仓头寸的30%以上,超过15000名客户CFDs账户亏损,累计浮亏超1亿澳元占比同样达到2018年全年合计30%以上(摘自澳大利亚证监会官网)。由此可以推断CFDs这一项衍生工具在全球的市场规模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很有可能已经超出所能控制的范围。且本次让各家投行蒙受巨额损失的爆仓事件仅仅来自于Archegos一家基金,事件发生后各家投行相继收紧针对对冲基金的杠杆限制,且监管也开始对这一衍生品市场盲区加大监管力度,在经历如此大市场波动后其它对冲基金是否会相继出现同类事件,合计仓位有多大仍不得而知,目前来看这依旧是一把悬在市场上方的剑,随时可能落下。对于没有及时卖出相关持仓标的的投行和其它拥有同一股票作为底层资产的CFDs投资者在股价大幅下跌后的强平压力或再度引发投行的新一轮抛售,如此螺旋上升的抛售潮是否会引发流动性危机以及之后的影响更难以评估。
再者,上升到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的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下,结合2020年疫情影响下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大宽松,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在关注流动性刺激经济的效用边际递减的同时市场似乎忽略了由流动性泛滥而导致的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在上升。今年以来三个月内连续发生的Gamestop事件、Greensill Capital破产以及当前的Archegos爆仓很难不让人担忧当前金融市场对杠杆的滥用程度和其中的风险,而这三个看似独立的事件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即金融市场的风险正在显现,将来会是逐步出现还是会一次性爆发,不得而知。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宽松的流动性促使全球各大金融机构选择通过拉长组合久期和加大杠杆方式获取收益,使得各类资产的波动率相对利率走势的敏感性急剧上升。今年以来美股科技股为代表的长久期资产明显跑输道琼斯工业指数,美债利率2月份的超预期上行使市场对流动性预期出现拐点。而过往时间全球在长久期资产上过大的风险暴露程度却难以在短期内出清,之后一段时间这类资产的持续压力和高波动很可能还会间歇性的冲击市场。而金融机构将要面对的将是一段缩久期和降杠杆的艰难过程。正如达里奥在《债务危机》一书中所表述的“危机往往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发生”,而这一过程会让金融市场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今年三个月内海外市场连续发生的三起风险事件更加表明,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或已经超出人们的估计范围,而点状风险的暴露最终会走向何处以及是否会形成片状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危机均难以预测,但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概率似乎正在上升。
图:美股三大股指今年以来表现
(数据来源:Wind)
图: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数据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