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已阅读并同意相关
“服务条款”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已阅读并同意相关
“服务条款”
首页
资本市场法治
金融文化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红色金融史
党史上的今天
金融科普
金融课堂
公募REITs
认识雪球产品
好书推荐
北交所
债券新规
创业板
学长带你涨知识
涨知识系列
专家讲堂
武大学者
天风学长
走近科创
图文解读
视频传送
投教视频
近期推荐
行业动态
资讯阅览室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活动报道
专项活动
3·15投保专项活动
5·15投保宣传日
投教动态
投教动漫大赛展播
走进上市公司
走进校园
风险提示
风险警示
风险预报
打非防非
反洗钱
案例解读
在线模拟
风险测评
知识测评
模拟交易
投资小工具
游戏
首页
资讯阅览室
行业新闻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 | 沪市头部公司核心资产价值凸显 估值重塑正当
来源 :
天风证券投教基地
浏览数 :
165
2025-01-12
分享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政策利好、资金改善、公司提质等多因素推动下,公司估值得到一定修复,沪深300、上证50等重要指数涨幅均超过30%。但估值提升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以目前沪市公司的表现来看,尚未回归到合理区间。
有专业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市值是市场价值的直观体现,双方存在不可割裂的关系,但上市公司市值和价值不匹配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是对沪市头部公司而言,整体估值与其地位不完全匹配,估值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市值管理、并购重组、分红回购等一系列政策窗口已经打开,是市场重新认识头部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契机,引导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而长期低估的头部公司有望成为本轮市值提升的主导力量。
头部公司估值长期处于偏低水平
截至2024年12月17日,以市值超500亿元为划定标准,沪市头部公司合计177家,其中主板公司160家,科创板公司17家,合计市值为39.35万亿元,约占沪市总市值的66%。
总的来看,沪市头部公司是市场最为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以占比不到一成的公司家数,贡献了沪市66%的营收、85%的利润。但这部分公司目前估值水平相对偏低,市场对头部公司的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和认识。
从结构分布来看,沪市公司估值高低与规模大小呈反向关系。沪市头部公司整体市盈率为11.40倍(剔除负值,下同),低于500亿元以下中小市值公司22.15倍的市盈率。具体分市值区间来看,沪市市值在50亿元以下、50亿—100亿元、100亿—500亿元、500亿—1000亿元及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分别为26.25倍、25.78倍、20.51倍、17.66倍、10.85倍。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对弹性的天然偏爱,市场往往给中小盘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这就导致各行业头部公司的平均估值基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对比港股和美股市场,A股对小盘股的估值溢价明显更高。
据了解,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的分布结构与沪市相反,规模更大企业一般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截至今年11月末,市值200亿港元以上公司的整体市盈率为9.65倍,市值200亿港元以下公司为7.97倍;纳斯达克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约占总体家数10%)公司市盈率约为12.11倍,市值100亿美元以下约为2.91倍;纽交所市值500亿美元以上公司(约占总体家数10%)整体市盈率约为22.38倍,市值500亿美元以下约为18.07倍。
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A股、H股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
低估值代表着蓝筹价值股与科技制造企业拥有更高性价比。从行业来看,沪市头部公司主要分布在银行、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优质大盘蓝筹公司,同时也有半导体、机械装备、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传统经济在头部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17日,沪市头部公司中,超过六成为国企,超五成集中于金融以及有色金属、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
这些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中枢相比新兴科技行业而言偏低,市场一定程度上低估了这些公司作为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从市净率角度来看,500亿元以上公司市净率1.14倍,低于500亿元以下中小市值公司的1.85倍,其中银行、建筑等行业的头部公司每股价值远低于每股净资产。可能投资者认为这些行业市场饱和度较高、行业整体增长难有爆发式增长,而导致估值受限。
但有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对这类公司价值判断还比较片面,存在不合理的估值折价,突出表现为既没有深刻理解公司在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越性,也没有充分衡量其在服务ESG、践行国家战略、引领科技创新中所发挥作用的价值。
从跨市场比较的结果来看,沪市头部公司市盈率显著低于纽交所股票(18.76倍)、纳斯达克股票(38.65倍)的整体市盈率。有一些传统行业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基本相当情况下,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差异较大,部分行业头部公司估值目前明显低于美股,例如,家电、医药生物、硬件设备、电气设备、建筑、银行、公用事业等。
招商证券表示,除了军工行业的头部公司估值明显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外,其他大多数行业的头部公司市盈率低于对应全行业市盈率中位数。从公司估值所处2010年以来分位数的中值统计情况来看,以计算机、农林牧渔、通信、传媒、非银金融等为代表的行业头部公司市盈率所处历史分位明显低于对应行业的全部A股,这就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头部公司当前估值所处历史位置更低,其估值相较于全行业而言更具有性价比。
市值提升具有多方面逻辑支撑
整体来看,沪市头部公司已经具备较高性价比,无论是同行业、跨市场、与历史周期对比来看,都显示出了相对突出的长期配置价值。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宏观经济的预期改善,这些低估值优质公司的价值回归是值得期待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鲍雁辛认为,在未来成熟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之中,估值提升有望重点集中在两大权重领域,即大盘蓝筹价值股与科创龙头股。
目前,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引领资本市场估值理论新方向,市场投资主体和市场生态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一系列集中在活跃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的资本市场政策文件,旨在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例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
浙商证券认为,以社保基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在投资过程中更注重长期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品牌价值等长期因素,注重对头部公司长期价值的挖掘。通过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有望深入人心。
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投资理念正在加速形成,投资者逐步走向理性,更多关注企业中长期给股东创造回报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而非主题投资。
目前,高股息已经成为沪市公司估值的基石,就沪市头部公司来说,整体投资回报表现突出,分红稳定扎实,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含回购)4.04万亿元,是其余沪市公司的4.16倍,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80.64%。股息率方面,30家头部公司连续三年股息率不低于4%,主要集中在银行、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分红稳定性方面,近五成头部公司连续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贵州茅台、中国神华、长江电力、宝钢股份、宇通客车等17家头部公司近三年来年度分红比例均达到50%以上。
除市场投资理念变化外,头部公司价值回归还具有多方面逻辑支撑,既有经营业绩支撑因素,又有估值修复因素。近年来,沪市头部公司整体处于稳定发展的上升通道,具备良好的单体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总体稳中有升。盈利持续性方面,超85%的沪市头部公司近五年连续盈利,高于沪市非头部公司的66%。接近四成沪市头部公司近三年净利润连续增长,高出其余沪市公司22个百分点。经营韧性方面,沪市头部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高出其余公司6.5个百分点,其中在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净利润复合增速均高于同行业其余公司超10个百分点。业绩变化趋势方面,近五年来,境内外各主要市场均呈现V型走势,具体表现为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放缓,2020年达历史低点,2021年快速回升。这其中,沪市头部公司表现出更高的业绩稳定性,净利润波动明显小于其他市场。
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沪市头部公司也已跻身前列,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传统行业中,沪市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在世界排名均位于行业前五。在电信服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沪市公司相较境外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竞争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新兴行业沪市头部公司亦有望在未来成长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龙头企业。
前期证监会也在“并购六条”中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沪市头部公司更加注重打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统计显示,2024年,沪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40余单,交易金额超3300亿元;其中,头部公司披露6单,交易金额约2396亿元,金额占比超七成。头部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中的优秀代表,应当积极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步伐。
过去头部公司普遍更关注主业经营,在公司市值管理方面缺乏制度性、体系性的建设和实践。前期,证监会制定市值管理指引,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对于头部公司来说,将更加积极主动关注估值,加强公司价值宣传。
有专业人士认为,估值高低是市场对上市公司认可程度的直接体现,即使报表数据再出色,如果市场对企业缺乏了解,估值也不会高。因此,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沟通至关重要。头部公司应当进一步做好讲好“资本市场故事”,积极开展与市场的沟通互动,通过业绩说明会、组织投资者走进公司等方式加大价值传导,推动头部公司的估值合理回归。(记者 张淑贤)
来源:
上交所投教
文章讨论
0
条评论
点击登录
发表
相关阅读
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上交所投教 | 投教精品 | 一图看懂指数化投资之指数百科第十四期: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 | 科创板第五套公司利润端持续好转 加速步入正循环轨道
深交所投教 | 李强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和教科文卫体等领域代表座谈会 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 | A股逾1500份2024年业绩预告出炉 三大行业景气度回暖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 | A股掀起“分红潮” 扎堆派送春节“红包
新三板 北交所投教 | 识别风险 远离非法 | 警惕网络谣言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 | 不断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沪市公司分红呈现五大新变化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 | 沪市头部公司核心资产价值凸显 估值重塑正当
来源:
天风证券投教基地
浏览数:
165
2025-01-12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在政策利好、资金改善、公司提质等多因素推动下,公司估值得到一定修复,沪深300、上证50等重要指数涨幅均超过30%。但估值提升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以目前沪市公司的表现来看,尚未回归到合理区间。
有专业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市值是市场价值的直观体现,双方存在不可割裂的关系,但上市公司市值和价值不匹配的现象并不鲜见。尤其是对沪市头部公司而言,整体估值与其地位不完全匹配,估值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市值管理、并购重组、分红回购等一系列政策窗口已经打开,是市场重新认识头部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契机,引导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而长期低估的头部公司有望成为本轮市值提升的主导力量。
头部公司估值长期处于偏低水平
截至2024年12月17日,以市值超500亿元为划定标准,沪市头部公司合计177家,其中主板公司160家,科创板公司17家,合计市值为39.35万亿元,约占沪市总市值的66%。
总的来看,沪市头部公司是市场最为重要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以占比不到一成的公司家数,贡献了沪市66%的营收、85%的利润。但这部分公司目前估值水平相对偏低,市场对头部公司的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和认识。
从结构分布来看,沪市公司估值高低与规模大小呈反向关系。沪市头部公司整体市盈率为11.40倍(剔除负值,下同),低于500亿元以下中小市值公司22.15倍的市盈率。具体分市值区间来看,沪市市值在50亿元以下、50亿—100亿元、100亿—500亿元、500亿—1000亿元及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呈逐步下降趋势,分别为26.25倍、25.78倍、20.51倍、17.66倍、10.85倍。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对弹性的天然偏爱,市场往往给中小盘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这就导致各行业头部公司的平均估值基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对比港股和美股市场,A股对小盘股的估值溢价明显更高。
据了解,港股市场和美股市场的分布结构与沪市相反,规模更大企业一般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截至今年11月末,市值200亿港元以上公司的整体市盈率为9.65倍,市值200亿港元以下公司为7.97倍;纳斯达克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约占总体家数10%)公司市盈率约为12.11倍,市值100亿美元以下约为2.91倍;纽交所市值500亿美元以上公司(约占总体家数10%)整体市盈率约为22.38倍,市值500亿美元以下约为18.07倍。
在此前召开的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A股、H股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
低估值代表着蓝筹价值股与科技制造企业拥有更高性价比。从行业来看,沪市头部公司主要分布在银行、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优质大盘蓝筹公司,同时也有半导体、机械装备、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传统经济在头部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17日,沪市头部公司中,超过六成为国企,超五成集中于金融以及有色金属、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
这些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中枢相比新兴科技行业而言偏低,市场一定程度上低估了这些公司作为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从市净率角度来看,500亿元以上公司市净率1.14倍,低于500亿元以下中小市值公司的1.85倍,其中银行、建筑等行业的头部公司每股价值远低于每股净资产。可能投资者认为这些行业市场饱和度较高、行业整体增长难有爆发式增长,而导致估值受限。
但有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市场对这类公司价值判断还比较片面,存在不合理的估值折价,突出表现为既没有深刻理解公司在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越性,也没有充分衡量其在服务ESG、践行国家战略、引领科技创新中所发挥作用的价值。
从跨市场比较的结果来看,沪市头部公司市盈率显著低于纽交所股票(18.76倍)、纳斯达克股票(38.65倍)的整体市盈率。有一些传统行业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基本相当情况下,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差异较大,部分行业头部公司估值目前明显低于美股,例如,家电、医药生物、硬件设备、电气设备、建筑、银行、公用事业等。
招商证券表示,除了军工行业的头部公司估值明显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外,其他大多数行业的头部公司市盈率低于对应全行业市盈率中位数。从公司估值所处2010年以来分位数的中值统计情况来看,以计算机、农林牧渔、通信、传媒、非银金融等为代表的行业头部公司市盈率所处历史分位明显低于对应行业的全部A股,这就意味着这些行业的头部公司当前估值所处历史位置更低,其估值相较于全行业而言更具有性价比。
市值提升具有多方面逻辑支撑
整体来看,沪市头部公司已经具备较高性价比,无论是同行业、跨市场、与历史周期对比来看,都显示出了相对突出的长期配置价值。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宏观经济的预期改善,这些低估值优质公司的价值回归是值得期待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鲍雁辛认为,在未来成熟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之中,估值提升有望重点集中在两大权重领域,即大盘蓝筹价值股与科创龙头股。
目前,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引领资本市场估值理论新方向,市场投资主体和市场生态都发生了积极变化。一系列集中在活跃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的资本市场政策文件,旨在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例如,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
浙商证券认为,以社保基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在投资过程中更注重长期盈利能力、行业竞争力、品牌价值等长期因素,注重对头部公司长期价值的挖掘。通过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有望深入人心。
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投资理念正在加速形成,投资者逐步走向理性,更多关注企业中长期给股东创造回报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而非主题投资。
目前,高股息已经成为沪市公司估值的基石,就沪市头部公司来说,整体投资回报表现突出,分红稳定扎实,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含回购)4.04万亿元,是其余沪市公司的4.16倍,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80.64%。股息率方面,30家头部公司连续三年股息率不低于4%,主要集中在银行、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分红稳定性方面,近五成头部公司连续三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贵州茅台、中国神华、长江电力、宝钢股份、宇通客车等17家头部公司近三年来年度分红比例均达到50%以上。
除市场投资理念变化外,头部公司价值回归还具有多方面逻辑支撑,既有经营业绩支撑因素,又有估值修复因素。近年来,沪市头部公司整体处于稳定发展的上升通道,具备良好的单体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总体稳中有升。盈利持续性方面,超85%的沪市头部公司近五年连续盈利,高于沪市非头部公司的66%。接近四成沪市头部公司近三年净利润连续增长,高出其余沪市公司22个百分点。经营韧性方面,沪市头部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高出其余公司6.5个百分点,其中在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净利润复合增速均高于同行业其余公司超10个百分点。业绩变化趋势方面,近五年来,境内外各主要市场均呈现V型走势,具体表现为201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放缓,2020年达历史低点,2021年快速回升。这其中,沪市头部公司表现出更高的业绩稳定性,净利润波动明显小于其他市场。
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沪市头部公司也已跻身前列,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传统行业中,沪市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在世界排名均位于行业前五。在电信服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中,沪市公司相较境外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竞争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新兴行业沪市头部公司亦有望在未来成长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龙头企业。
前期证监会也在“并购六条”中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沪市头部公司更加注重打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统计显示,2024年,沪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40余单,交易金额超3300亿元;其中,头部公司披露6单,交易金额约2396亿元,金额占比超七成。头部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中的优秀代表,应当积极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步伐。
过去头部公司普遍更关注主业经营,在公司市值管理方面缺乏制度性、体系性的建设和实践。前期,证监会制定市值管理指引,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对于头部公司来说,将更加积极主动关注估值,加强公司价值宣传。
有专业人士认为,估值高低是市场对上市公司认可程度的直接体现,即使报表数据再出色,如果市场对企业缺乏了解,估值也不会高。因此,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沟通至关重要。头部公司应当进一步做好讲好“资本市场故事”,积极开展与市场的沟通互动,通过业绩说明会、组织投资者走进公司等方式加大价值传导,推动头部公司的估值合理回归。(记者 张淑贤)
来源:
上交所投教
分享到
微信好友
新浪微博
QQ好友
复制链接
发表
0
在线
客服
我要
建议
回到
顶部
我要建议
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关注您的反馈,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1. 您参与证券投资的经验是
从没参与
1-2年
2-5年
5年以上
2. 您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整体满意度是
非常满意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3. 你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其它意见和建议:
(选填)
提 交
如果使用中有什么不好用的地方,请大声说出来。我们会关注您的反馈,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示
您的意见已提交。感谢您的反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