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记者 曹倩)“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19日上午在上海出席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谈到“新质生产力”时如是表示。
吴清围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题,发表演讲。吴清指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投资者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吴清表示,下一步证监会的工作将把准三个着力点,包括把握好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是吴清提出的第一个着力点。吴清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因此,“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吴清表示。有资本市场专家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关键制度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更好地发挥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不断提升。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旨在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支持的精准性有效性。同时,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基石,也是服务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证监会和交易所构建起层层把关的发行上市监管链条,坚守板块定位,引导各类企业在多层次市场合理配置、利用不同优势加快发展。同时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要求中介机构实现从“可批性”到“可投性”的观念转变,向市场推荐好的上市公司。而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起点和“试验田”,服务科技创新、特别是高水平自立自强是科创板的初心,也是与生俱来的“基因”。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等方面提供更丰富的制度供给,以制度建设促进形成产业集聚、释放创新活力,初步形成与科创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生态。截至2024年5月3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572家,总市值5.17万亿元,IPO融资总金额9091亿元,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磁场效应持续放大,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在吴清看来,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经营不确定性大等特征,与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在本质上是高度契合的。“我们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吴清表示。耐心资本既包括二级市场,也涉及一级市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创新创业资本,是科技创新领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关键纽带,始终以服务科技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为重要使命。在业界人士看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已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策略多样、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生态体系,有效促进了社会资金向创新资本的转化,服务新质生产力范围不断扩大,覆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各个领域,在洞察新供给和新需求的探索中形成独特优势。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创投机构1.3万家,规模超过14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在完善规则体系方面,证监会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夯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监管和规范发展的法律基础。针对退出渠道,证监会推出并优化股份减持锁定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政策,在北京、上海、浙江和宁波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启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不断拓宽退出渠道。此外,证监会还配合财税部门延续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并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雄安新区三地试点公司型创业投资基金所得税优惠政策。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多措并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并重,引导私募股权投资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一是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加快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坚实的规则保障。二是丰富产品类型,培育壮大母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耐心资本,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作用。三是和有关方面一起,共同优化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发展环境,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是吴清提出的第三个着力点。“创新本质上是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只有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吴清认为,“这需要各个方面凝聚共识,打通堵点卡点。”吴清指出,今年是科创板设立5周年。5年来,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改革效应不断放大。“证监会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吴清表示。5年多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板公司也不断加强治理,提升透明度,主动做好投资者服务。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3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新能源领域,已有16家光伏企业,19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绿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产业链也已初具规模。作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专注科技研发突破的企业更精准的支持。目前已有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上市时未盈利企业涵盖中芯国际、沪硅产业、寒武纪等“卡脖子”硬科技企业。54家企业目前经营情况整体良好,2023年财报更新后有48家企业实现收入过亿,19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14家企业实现盈利。从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报看,各项数据十分亮眼。营收总额稳中有升,经营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全年平均毛利率达到41.7%,2019年以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研发投入迭创新高。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其中中芯国际、信科移动的专利均超过万项。前述资本市场专家认为,陆家嘴论坛上发布的一系列措施,通过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的公司,给质地好、有潜力的公司提供更多便利,无疑为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为投资者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创造更好条件。央广资本眼了解到,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系统落实新“国九条”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将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十六项措施以及“科创板八条”逐项落地,全方位立体化发挥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基金投资等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央广资本眼)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