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沪市电力公司力保能源供应安全 新能源发电顺势而动
来源 : 天风证券投教基地
浏览数 :1191
2022-10-21


近期,沪市火电上市公司正陆续披露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整体看来,企业发电量呈稳步增长态势,中国核电、申能股份等公司前三季度上网电量增速均在7%左右,新能源发电量增长尤为迅速,三峡能源前三季度上网电量增速达47.4%,引起投资者对电力行业的关注。

从行业情况来看,电力供应作为基本的公共资源,其稳定充足供应,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福祉,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总用电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9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显示,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根据中电联预测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增速比上半年明显回升,预计2022年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在5%-6%之间。

业内认为,2022年以来,面对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极端天气频发等挑战,我国电力整体稳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成果离不开一批电力上市公司的贡献;同时在双碳背景下,传统火电公司正积极谋求转型,新能源发电公司借政策东风快速成长。

守好电力安全防线

当前,以煤电为代表的火电仍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据统计,2021年全口径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达60.0%。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较大上浮,火电行业承受很大经营压力。在此背景下,沪市火电公司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坚持“应发尽发”保障电力供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例如,今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全国多地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四川省以水电为主,电力供应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尤为明显。华电国际下属公司作为四川最大火力发电企业,第一时间成立了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专班,严密压实保供责任,坚持“一线工作法”,厂内领导24小时带班,多措并举,调动一切力量多种途径落实煤炭资源和运力作为四川电网的重要能源支撑,华电国际下属广安电厂每天保持6台机组全部满发,负荷率100%,以实际行动牢牢守住民生用电“生命线”,展现了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作为长三角中重要经济引擎,再叠加长期高温天气影响, 浙江省今年也面临着较大的能源压力。浙能电力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其装机容量占到全省统调煤机装机容量的55%。公司将能源保供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所在,下属各发电企业开足马力,确保机组顶峰发电、稳发满发。如浙能电力下属嘉兴电厂全力保障8台机组顶峰发电,一千多名一线电力工作者坚守运行、维检、燃料等工作岗位,全力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全厂8月份连续26天日均发电量超亿度,创历史新高,为浙江省能源供应发挥了清洁煤电顶梁柱作用。

与此同时,火电上市公司也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为安全平稳生产保驾护航。其中,华电国际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能源保供公募公司债券,募集金额25亿元,票面利率2.92%,期限3年,为交易所市场全国首单能源保供公募公司债券。

火电企业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在力保能源供应安全之际,如何进行绿色转型,也是多家火电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我国电力行业以煤电为主,全行业碳排放约占我国能源碳排放的40%,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行业,国家也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决策部署,沪市多家火电公司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加强新能源投产力度,拥抱转型变革。

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电力供应企业,上海电力近年来紧盯新能源规模化、大基地化发展,致力于做绿色低碳行动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截至2022年9月底,上海电力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达792.88万千瓦,较五年前增长237.97%;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山西、河南等20多个省份广泛开发清洁能源项目,清洁能源控股装机占比达54.02%,较五年前提升19.77个百分点。在西部,公司立足打造规模化新能源大基地,积极开拓抽水蓄能项目、光热及光伏发电项目;在“海上”,从近海走向远海,打造了规模化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国内前列。未来,上海电力将继续深耕上海,站稳周边,打造西部规模化清洁能源大基地,稳步发展海外,加大新能源发展的投入力度。

与上海电力相似,申能股份自2017年起,聚焦公司电力业务结构调整,以加快创建高效清洁发展的“先锋企业”为引领,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拓展。截至2022年6月底,申能股份控股新能源项目超过60个,业务范围覆盖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控股装机容量达375.1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升20个百分点至24.1%,实现“十三五”以来增长近11倍的发展目标,新能源发展初具规模;新能源业务净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29%,营收16.83亿元,同比增长48%,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在近期,公司总建设规模120万千瓦的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获得核准,公司在海南省海上风电开发取得明显进展。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力争到2025年末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规模占总装机比重达到50%左右,实现新能源产业能级跃升。

新能源龙头提质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发电企业更是顺势而动。

例如,作为风电龙头企业,三峡能源近年来装机规模稳步上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210.4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510.09万千瓦。同时,为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的问题,三峡能源主动担起“探路者”任务,致力于为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安全平稳送出、高比例消纳探索可行之路:开启“新能源 储能”模式,全面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开展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等各类新型储能应用;加快布局氢能等新业态;研发智慧调控,探索共享储能运行模式,创新打造内蒙古乌兰察布“源网荷储”项目,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源网荷储”开发新模式;在一南一北建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和乌兰察布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全产业链聚集,推动行业技术整体进步。

又如,中国核电作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已积累30多年核电事业发展经验。公司目前控股在役核电机组数达到24台,控股装机容量2254.9万千瓦;控股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24.9万千瓦,非核新能源装机887.33万千瓦,在建容量为192.18万千瓦;中国核电累计清洁发电量超过1.2万亿千瓦时,等效标准煤发电碳减排达9.58亿吨,安全运行累计超过210堆年。2021年公司全年累计商运发电量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核电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公司完成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30年之后的运行许可证继续延续20年,填补了国内核电技术的空白;2021年底在浙江海盐地区实现了我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拓展核能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此外,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2021年1月30日实现了商业运行,以68.7个月建设工期投入商运,成为全球首个未拖期的三代核电首堆建设项目。

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讨论
0条评论
上交所投教 | 媒体视角:沪市电力公司力保能源供应安全 新能源发电顺势而动
来源: 天风证券投教基地
浏览数:1191
2022-10-21


近期,沪市火电上市公司正陆续披露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整体看来,企业发电量呈稳步增长态势,中国核电、申能股份等公司前三季度上网电量增速均在7%左右,新能源发电量增长尤为迅速,三峡能源前三季度上网电量增速达47.4%,引起投资者对电力行业的关注。

从行业情况来看,电力供应作为基本的公共资源,其稳定充足供应,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福祉,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总用电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9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显示,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根据中电联预测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增速比上半年明显回升,预计2022年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在5%-6%之间。

业内认为,2022年以来,面对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极端天气频发等挑战,我国电力整体稳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成果离不开一批电力上市公司的贡献;同时在双碳背景下,传统火电公司正积极谋求转型,新能源发电公司借政策东风快速成长。

守好电力安全防线

当前,以煤电为代表的火电仍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据统计,2021年全口径煤电发电量5.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达60.0%。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较大上浮,火电行业承受很大经营压力。在此背景下,沪市火电公司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坚持“应发尽发”保障电力供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例如,今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少雨影响,全国多地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四川省以水电为主,电力供应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尤为明显。华电国际下属公司作为四川最大火力发电企业,第一时间成立了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专班,严密压实保供责任,坚持“一线工作法”,厂内领导24小时带班,多措并举,调动一切力量多种途径落实煤炭资源和运力作为四川电网的重要能源支撑,华电国际下属广安电厂每天保持6台机组全部满发,负荷率100%,以实际行动牢牢守住民生用电“生命线”,展现了央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作为长三角中重要经济引擎,再叠加长期高温天气影响, 浙江省今年也面临着较大的能源压力。浙能电力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其装机容量占到全省统调煤机装机容量的55%。公司将能源保供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所在,下属各发电企业开足马力,确保机组顶峰发电、稳发满发。如浙能电力下属嘉兴电厂全力保障8台机组顶峰发电,一千多名一线电力工作者坚守运行、维检、燃料等工作岗位,全力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全厂8月份连续26天日均发电量超亿度,创历史新高,为浙江省能源供应发挥了清洁煤电顶梁柱作用。

与此同时,火电上市公司也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为安全平稳生产保驾护航。其中,华电国际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能源保供公募公司债券,募集金额25亿元,票面利率2.92%,期限3年,为交易所市场全国首单能源保供公募公司债券。

火电企业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在力保能源供应安全之际,如何进行绿色转型,也是多家火电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我国电力行业以煤电为主,全行业碳排放约占我国能源碳排放的40%,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行业,国家也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决策部署,沪市多家火电公司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加强新能源投产力度,拥抱转型变革。

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电力供应企业,上海电力近年来紧盯新能源规模化、大基地化发展,致力于做绿色低碳行动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截至2022年9月底,上海电力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达792.88万千瓦,较五年前增长237.97%;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山西、河南等20多个省份广泛开发清洁能源项目,清洁能源控股装机占比达54.02%,较五年前提升19.77个百分点。在西部,公司立足打造规模化新能源大基地,积极开拓抽水蓄能项目、光热及光伏发电项目;在“海上”,从近海走向远海,打造了规模化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国内前列。未来,上海电力将继续深耕上海,站稳周边,打造西部规模化清洁能源大基地,稳步发展海外,加大新能源发展的投入力度。

与上海电力相似,申能股份自2017年起,聚焦公司电力业务结构调整,以加快创建高效清洁发展的“先锋企业”为引领,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拓展。截至2022年6月底,申能股份控股新能源项目超过60个,业务范围覆盖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控股装机容量达375.1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升20个百分点至24.1%,实现“十三五”以来增长近11倍的发展目标,新能源发展初具规模;新能源业务净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29%,营收16.83亿元,同比增长48%,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在近期,公司总建设规模120万千瓦的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获得核准,公司在海南省海上风电开发取得明显进展。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力争到2025年末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规模占总装机比重达到50%左右,实现新能源产业能级跃升。

新能源龙头提质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内新能源发电企业更是顺势而动。

例如,作为风电龙头企业,三峡能源近年来装机规模稳步上升,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210.4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510.09万千瓦。同时,为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的问题,三峡能源主动担起“探路者”任务,致力于为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安全平稳送出、高比例消纳探索可行之路:开启“新能源 储能”模式,全面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开展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等各类新型储能应用;加快布局氢能等新业态;研发智慧调控,探索共享储能运行模式,创新打造内蒙古乌兰察布“源网荷储”项目,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源网荷储”开发新模式;在一南一北建设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和乌兰察布三峡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全产业链聚集,推动行业技术整体进步。

又如,中国核电作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已积累30多年核电事业发展经验。公司目前控股在役核电机组数达到24台,控股装机容量2254.9万千瓦;控股在建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24.9万千瓦,非核新能源装机887.33万千瓦,在建容量为192.18万千瓦;中国核电累计清洁发电量超过1.2万亿千瓦时,等效标准煤发电碳减排达9.58亿吨,安全运行累计超过210堆年。2021年公司全年累计商运发电量182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核电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公司完成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30年之后的运行许可证继续延续20年,填补了国内核电技术的空白;2021年底在浙江海盐地区实现了我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拓展核能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此外,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2021年1月30日实现了商业运行,以68.7个月建设工期投入商运,成为全球首个未拖期的三代核电首堆建设项目。

来源:证券时报


我要
建议
回到
顶部

我要建议

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关注您的反馈,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1. 您参与证券投资的经验是
2. 您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整体满意度是
3. 你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其它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