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融史13 | 闽西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闽西区县信用合作社
来源 :天风学长
浏览数 :3279
2021-04-01

 

红色金融史13 | 闽西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闽西区县信用合作社

 一、闽西苏区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

  闽西各县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长汀、连城、上杭、永定之间纵横300多里区域50多个区、500多个乡着手开展土地革命,80多万农民分到了土地,实现了千百年来的夙愿,劳动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持续对闽西苏区进行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给苏区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商人受会剿影响,不敢扩大规模生产,造成工业品十分短缺,价格不断上涨;本地农产品价格低迷,外销困难;农民只能贱卖粮食换取少量日用必需品,经济的衰弱不仅严重影响了苏区人民的生活,也给苏维埃政府财政收入和红军筹款造成了不少困难,苏区面对的是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

一是闽西经济问题日趋严重,苏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越来越大。闽西根据地创建时,闽西地区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工业品反而大幅涨价,工人工资普遍提高,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如剪刀口一样越张越大。1929年9月3日,闽西特委在毛泽东指导下,发出《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剪刀差问题》,指出:“这种现象实际上仍是剥削农民……这种剥削简直比任何方法还要厉害,农民受了这种剥削,必然要穷下来。”《通告》第7条从工业和农业两方面非常详细地分析了“剪刀差”产生的各种复杂原因:(1)工人工资提高,商人便在物价中取偿;(2)受“会剿”影响,商人不敢尽量采办货品……因而市场供不应求,而物价便提高起来。农产品会跌价的主要原因是∶(1)暴动过后的乡村,债券焚烧,高利债务不还,有些农村便取消了一切债务,而多数拥有贷财的地主土豪又杀的杀,跑的跑,藏匿不出,因此,乡村中一般的要停止借贷,金融流通完全停滞,农民在此收获时节,无钱发给工资,结果只有贱卖粮食以资救济;(2)抗租斗争胜利,农民不必交纳地租,人人粮食有余,为要购买日用生活品,大家便将米出粜;(3)农民骇于“会剿”声势,大家怕谷子被敌人抢去,所以贱卖米粮,求得现利。粜者多余者少,米价便因此而跌落。比对当时的米价和布价,一套成年男子衣裤需用布4米,等价于52.5公斤大米。农民只能将米出粜、贱卖粮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由此米粮供过于求,米价大幅下跌。这种存在于农工生产与贸易中的“剪刀差”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农村经济将愈加萧条,进而影响城市工业品滞销、工人失业,整个经济将陷入衰落。因此闽西党组织把剪刀差问题视为“新社会的重要缺点”。

二是闽西地区金融市场混乱,金融流通停滞。彼时闽西地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很混乱,银价不统一,不仅有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有闽西南军阀张贞办的“民兴银行”和各地商会、商店发行的纸币,还有大量杂洋等劣质银币充斥闽西。不少奸商还将劣币偷偷到苏区购买金银和土产出口,以低廉的成本将苏区产品和真金白银输送到白区以获利;而苏区人民群众用劣币前去购买白区商品时,手上通货时时贬值,蒙受很大损失;闽西永定等县存在不少民间借贷、典当、邀会等高利贷,闽西苏区成立后虽然废止了高利贷,但由于地主土豪劣绅等害怕革命队伍清算,逃跑携带、藏匿了现金,乡村借贷活动停止,金融流通基本停滞。

 二、为切实解决工农品剪刀差问题,建立和发展人民群众资金互助组织——信用合作社

1929年9月3日,《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剪刀差问题》向闽西各地各级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解决经济金融困难的应对办法:要开办县农民银行、区借贷所,办理低利供贷,打破高利贷剥削;县区政府要筹集基金,在市场上高价收买粮食,然后根据粮食短缺实情及时投放销售或转运;要鼓励农民创办生产、消费、信用等合作社并发行纸币、流通金融,以减轻商人的剥削,使农民的利益归于自己;将无田耕者转移到地多人少的乡村;不再提高工人们的工资,要使他们理解,米价下跌实际上已相当于提高自己的工资,农民、工人要彼此协助,以便控制日用品价格不上涨;救济失业工人,将他们安置到乡村和赤卫队中;宣传、讨论“剪刀差”形成的原因,让工人们明白“剪刀差”的后果,工人阶级要在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取得农民的信任,农村经济发展了,工人才有工做。

  《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剪刀差问题》是指导当时闽西苏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纲领,也是闽西红色农信诞生的标志性文件。建立服务于人民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着想的金融机构已成为闽西苏区发展经济、改善工农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1929年秋冬,根据闽西特委要求,龙岩、上杭、连成、永定、宁化、清流、兆征等地都陆续成立了信用合作社。

1930年3月24日,在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宣言及决议案》,《决议案》中再次提出要普遍发展信用合作社组织,以吸收乡村存款,明确了保存现金、维持市面之流通的任务。同时,对于如何普遍发展合作社组织,《决议案》还进一步明确:“规定合作社条例予以保护;各处合作社要纠正过去照股分红之错误,要照社员付与合作社之利益比例分红;各地尽量宣传合作社作用,普遍发展各种合作社的组织;有乡合作社地方要进一步组织区或县合作社;政府经常召集合作社办事人开会,讨论合作社进行方法。”

1930年12月,闽西革命、军事、政治领导中心从龙岩转移至永定虎岗后,信用合作社得到了大力发展,逐步遍及各区县。其中,永定地区贸易基础好,农业经济发达且水路直通广东潮汕,条丝烟、土纸等出口量大,是著名的侨乡,到1931年4月,永定信用合作社发展到9个,覆盖全县,准备基金总额达到10528元,并发行了纸币。后来到1934年1月,苏维埃政府再次掀起创办信用合作社的高潮,闽西根据地的长汀县、兆征县及汀州市东郊区、江鄄区等县区都相继建立了信用合作社。但到当年10月,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陷入险境被迫长征,信用合作社不得已停办各类业务。

1930年11月,在中共闽西特委报告中总结出当时比较大的信用合作社有:上杭北四区信用合作社,设立基金约2000元;永定第一、二区信用合作社,设立基金5000余元;永定太平第九、十、十一区信用合作社,设立基金3000余元;永定合溪及各县区信用合作社,基金千元、数百元不等。永定县第一区、太平区和上杭县北四区等三个信用合作社所发行的纸币,都是以银元为价值本位,纸币面值以毫为单位或以角为单位,凑足十毫或十角可兑换一块银元大洋。这几家比较重要的信用合作社设立情况如下。

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成立于1929年10月,募集了股金3000元。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是以原西坡乡信用合作社所筹股金为基础,动员各乡群众入股成立,地址设在区政府所在地西陂乡,第一任主任为陈海贤,后为林清风。筹办时为了充实信用合作社的资金,经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批准,决定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纸票,面额只有一元一种,一比一兑换银元,流通的范围包括坎市、高陂、虎岗等太平区辖区。业务经营方面,合作社曾对上洋乡苏维埃发放耕牛贷款一二百元,对许家乡苏维埃发放土纸贷款数百元。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是闽西最大的红色信用合作社,辖区最广。

 

 永定县丰田里湖雷乡当时是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29年11月,赖祖烈、阮山在湖雷以股金500元的启动资金成立了信用合作社,因其所在地行政区划属第三区,故名永定第三区(后改为第一区)信用合作社,赖祖烈为第一任主任。1930年春,闽西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成立,总共募集股金3000多元,每股1元,群众募集了40%,商店认股60%。共发行角票5000元,分五角、二角、一角三种面额,纸币在丰田、溪南、金丰、合溪等地均可流通使用。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业务较为活跃,每月以利息2分吸收存款;贷款方面,社员用款经乡苏维埃政府介绍证明,持股票每次可借5元,期限3个月,利息每月2.5分。

  

上杭县北四区信用合作社。1927年冬傅柏翠建立的蛟洋农民银行的基础上,1929年10月,北四区信用合作社在蛟洋成立。信用社成立时募集股金2000元,开办存放款业务,发行过面额二角和五角的流通券,在古田和蛟洋地区、连城莒溪和龙岩的大池、小池一带也可以用。

兆征县信用合作社。1933年9月,中共兆征县委成立,机关驻长汀县城,隶属中共福建省委,下辖古城、策田、七里、大埔、东街等区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设立了兆征县信用合作社,筹备处主任邱关乾,发行了筹资股票,每股一元。这是闽西唯一有物证存在的县级信用合作社。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兆征县解体。

 

文章讨论
0条评论
红色金融史13 | 闽西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闽西区县信用合作社
来源:天风学长
浏览数:3279
2021-04-01

 

红色金融史13 | 闽西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闽西区县信用合作社

 一、闽西苏区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

  闽西各县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长汀、连城、上杭、永定之间纵横300多里区域50多个区、500多个乡着手开展土地革命,80多万农民分到了土地,实现了千百年来的夙愿,劳动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持续对闽西苏区进行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给苏区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商人受会剿影响,不敢扩大规模生产,造成工业品十分短缺,价格不断上涨;本地农产品价格低迷,外销困难;农民只能贱卖粮食换取少量日用必需品,经济的衰弱不仅严重影响了苏区人民的生活,也给苏维埃政府财政收入和红军筹款造成了不少困难,苏区面对的是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

一是闽西经济问题日趋严重,苏区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越来越大。闽西根据地创建时,闽西地区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工业品反而大幅涨价,工人工资普遍提高,农产品与工业品的价格如剪刀口一样越张越大。1929年9月3日,闽西特委在毛泽东指导下,发出《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剪刀差问题》,指出:“这种现象实际上仍是剥削农民……这种剥削简直比任何方法还要厉害,农民受了这种剥削,必然要穷下来。”《通告》第7条从工业和农业两方面非常详细地分析了“剪刀差”产生的各种复杂原因:(1)工人工资提高,商人便在物价中取偿;(2)受“会剿”影响,商人不敢尽量采办货品……因而市场供不应求,而物价便提高起来。农产品会跌价的主要原因是∶(1)暴动过后的乡村,债券焚烧,高利债务不还,有些农村便取消了一切债务,而多数拥有贷财的地主土豪又杀的杀,跑的跑,藏匿不出,因此,乡村中一般的要停止借贷,金融流通完全停滞,农民在此收获时节,无钱发给工资,结果只有贱卖粮食以资救济;(2)抗租斗争胜利,农民不必交纳地租,人人粮食有余,为要购买日用生活品,大家便将米出粜;(3)农民骇于“会剿”声势,大家怕谷子被敌人抢去,所以贱卖米粮,求得现利。粜者多余者少,米价便因此而跌落。比对当时的米价和布价,一套成年男子衣裤需用布4米,等价于52.5公斤大米。农民只能将米出粜、贱卖粮食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由此米粮供过于求,米价大幅下跌。这种存在于农工生产与贸易中的“剪刀差”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农村经济将愈加萧条,进而影响城市工业品滞销、工人失业,整个经济将陷入衰落。因此闽西党组织把剪刀差问题视为“新社会的重要缺点”。

二是闽西地区金融市场混乱,金融流通停滞。彼时闽西地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很混乱,银价不统一,不仅有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有闽西南军阀张贞办的“民兴银行”和各地商会、商店发行的纸币,还有大量杂洋等劣质银币充斥闽西。不少奸商还将劣币偷偷到苏区购买金银和土产出口,以低廉的成本将苏区产品和真金白银输送到白区以获利;而苏区人民群众用劣币前去购买白区商品时,手上通货时时贬值,蒙受很大损失;闽西永定等县存在不少民间借贷、典当、邀会等高利贷,闽西苏区成立后虽然废止了高利贷,但由于地主土豪劣绅等害怕革命队伍清算,逃跑携带、藏匿了现金,乡村借贷活动停止,金融流通基本停滞。

 二、为切实解决工农品剪刀差问题,建立和发展人民群众资金互助组织——信用合作社

1929年9月3日,《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剪刀差问题》向闽西各地各级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解决经济金融困难的应对办法:要开办县农民银行、区借贷所,办理低利供贷,打破高利贷剥削;县区政府要筹集基金,在市场上高价收买粮食,然后根据粮食短缺实情及时投放销售或转运;要鼓励农民创办生产、消费、信用等合作社并发行纸币、流通金融,以减轻商人的剥削,使农民的利益归于自己;将无田耕者转移到地多人少的乡村;不再提高工人们的工资,要使他们理解,米价下跌实际上已相当于提高自己的工资,农民、工人要彼此协助,以便控制日用品价格不上涨;救济失业工人,将他们安置到乡村和赤卫队中;宣传、讨论“剪刀差”形成的原因,让工人们明白“剪刀差”的后果,工人阶级要在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取得农民的信任,农村经济发展了,工人才有工做。

  《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关于剪刀差问题》是指导当时闽西苏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纲领,也是闽西红色农信诞生的标志性文件。建立服务于人民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着想的金融机构已成为闽西苏区发展经济、改善工农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1929年秋冬,根据闽西特委要求,龙岩、上杭、连成、永定、宁化、清流、兆征等地都陆续成立了信用合作社。

1930年3月24日,在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宣言及决议案》,《决议案》中再次提出要普遍发展信用合作社组织,以吸收乡村存款,明确了保存现金、维持市面之流通的任务。同时,对于如何普遍发展合作社组织,《决议案》还进一步明确:“规定合作社条例予以保护;各处合作社要纠正过去照股分红之错误,要照社员付与合作社之利益比例分红;各地尽量宣传合作社作用,普遍发展各种合作社的组织;有乡合作社地方要进一步组织区或县合作社;政府经常召集合作社办事人开会,讨论合作社进行方法。”

1930年12月,闽西革命、军事、政治领导中心从龙岩转移至永定虎岗后,信用合作社得到了大力发展,逐步遍及各区县。其中,永定地区贸易基础好,农业经济发达且水路直通广东潮汕,条丝烟、土纸等出口量大,是著名的侨乡,到1931年4月,永定信用合作社发展到9个,覆盖全县,准备基金总额达到10528元,并发行了纸币。后来到1934年1月,苏维埃政府再次掀起创办信用合作社的高潮,闽西根据地的长汀县、兆征县及汀州市东郊区、江鄄区等县区都相继建立了信用合作社。但到当年10月,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陷入险境被迫长征,信用合作社不得已停办各类业务。

1930年11月,在中共闽西特委报告中总结出当时比较大的信用合作社有:上杭北四区信用合作社,设立基金约2000元;永定第一、二区信用合作社,设立基金5000余元;永定太平第九、十、十一区信用合作社,设立基金3000余元;永定合溪及各县区信用合作社,基金千元、数百元不等。永定县第一区、太平区和上杭县北四区等三个信用合作社所发行的纸币,都是以银元为价值本位,纸币面值以毫为单位或以角为单位,凑足十毫或十角可兑换一块银元大洋。这几家比较重要的信用合作社设立情况如下。

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成立于1929年10月,募集了股金3000元。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是以原西坡乡信用合作社所筹股金为基础,动员各乡群众入股成立,地址设在区政府所在地西陂乡,第一任主任为陈海贤,后为林清风。筹办时为了充实信用合作社的资金,经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批准,决定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纸票,面额只有一元一种,一比一兑换银元,流通的范围包括坎市、高陂、虎岗等太平区辖区。业务经营方面,合作社曾对上洋乡苏维埃发放耕牛贷款一二百元,对许家乡苏维埃发放土纸贷款数百元。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是闽西最大的红色信用合作社,辖区最广。

 

 永定县丰田里湖雷乡当时是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29年11月,赖祖烈、阮山在湖雷以股金500元的启动资金成立了信用合作社,因其所在地行政区划属第三区,故名永定第三区(后改为第一区)信用合作社,赖祖烈为第一任主任。1930年春,闽西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成立,总共募集股金3000多元,每股1元,群众募集了40%,商店认股60%。共发行角票5000元,分五角、二角、一角三种面额,纸币在丰田、溪南、金丰、合溪等地均可流通使用。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业务较为活跃,每月以利息2分吸收存款;贷款方面,社员用款经乡苏维埃政府介绍证明,持股票每次可借5元,期限3个月,利息每月2.5分。

  

上杭县北四区信用合作社。1927年冬傅柏翠建立的蛟洋农民银行的基础上,1929年10月,北四区信用合作社在蛟洋成立。信用社成立时募集股金2000元,开办存放款业务,发行过面额二角和五角的流通券,在古田和蛟洋地区、连城莒溪和龙岩的大池、小池一带也可以用。

兆征县信用合作社。1933年9月,中共兆征县委成立,机关驻长汀县城,隶属中共福建省委,下辖古城、策田、七里、大埔、东街等区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设立了兆征县信用合作社,筹备处主任邱关乾,发行了筹资股票,每股一元。这是闽西唯一有物证存在的县级信用合作社。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兆征县解体。

 

我要
建议
回到
顶部

我要建议

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关注您的反馈,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1. 您参与证券投资的经验是
2. 您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整体满意度是
3. 你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其它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