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课 发刊词:投资是门专业的活,过往中国市场专业投资者大多数供职于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服务。而随着国民财富的日益增长,叠加伪理财刚兑破局之后,对各式各类真正的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高涨。面对眼花缭乱的各式金融产品,对于多数非金融专投资者出身的普罗大众来说,其实非常难以做出具体的理财选择。用专业的知识,工余的时间,客观而理性地面向非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些关于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入门级知识与建议。金融投资,是专业,更是人生必备的工具。用好金融专业知识与工具,提升家庭资产投资与配置的回报。 微课第二堂,送给所有亲爱的父母们。继微课第一堂关于如何管理孩子的压岁钱之后,利用假期的时间跟大家聊聊如何给父母的养老钱提供些有意义的投资建议。 不知道各位亲们的父母持有何种理财观哈,我的父母恰好是两类典型的代表,爸爸风险偏好极低,基本除了存钱,什么理财都不买;而妈妈则是第一代股民来的,我中学时代的关于金融的启蒙大概率就是来自妈妈炒股吧哈,几十年了,妈妈仍然还是热衷于炒股的老股民。那么,这样的父母资产配置结构究竟对不对,我们应该给父母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比较合适呢? 第一个锦囊 开心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这与自己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强硬改变风险偏好可能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一定不要强求。例如,我跟我爸肯定不会去讨论建议把资金从存款转移到股票基金上这个问题,因为他完全不能接受阶段性亏钱这样的感受,即便可以获得潜在更高的回报,但如果晚上都会因此而睡不好觉那就不划算了。 当然,也有例外。我爸这辈子做得最高风险的一笔投资是借钱给我在北京交买第一套房的首付。06年的北京房价8000每平米左右,凑凑上班存的钱+问老爸借的钱,不仅自己买了一套,还帮家里亲戚买了一套,刚毕业工作两年,背着两套房的房贷,基本月供一交每个月只剩个几百块勉强吃个饭,比大学时代还穷。老爸一度怕我压力太大而病倒了几天,操心的命呀。但在北京的第一波买房,到现在的回报的确达到10多倍。如果当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老家买,回报差异就非常大了。因此,核心区域的房产是过去10-20年最好的资产。 而对于老妈来说,则是如果不让她炒股就是要了她的命了。对于这种以每天打开股票以炒为乐,以炒会友,股友牌友都是圈子的妈妈来说,股票还是要让她炒的。因为开心最重要,只不过需要偶尔提醒她一下风格变化,小股票持续跑不过大股票,过去几年风格变化对散户影响其实非常大,未来这种趋势大概率也会延续。一方面要炒股开心,另一方面还得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吧。因此,利用晨练散步的时间,会跟妈妈聊聊是不是可以配置一些基金啊,一部分炒股继续留着,一部分配置成股票基金,基金组合参考我们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一些建议,配个别行业主题基金+1-2个主动基金。老妈很愉快就接受了,老妈还是比较理性的,因为好的公募基金或行业主题普遍跑赢散户已经在过去2-3年成为显著的共识了。 第二个锦囊 健康是应该优先考虑的。说到健康就不得不说到保险了,而保险我个人以为是所有金融产品里其实认知门槛最高的,条款比较复杂、潜在收益情况不是很透明,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其实不容易理解本质。简单来说,保险分为消费型和投资型两大类,例如像车险、意外、重疾等属于消费型的保障性的保险,每年一交,只有发生保障所对应的情况才有赔付,除此以外,一般没有返还等。例如像分红、投连险等带有未来分红或投资收益的,则属于投资型的保险。自己没有从事过保险行业,不专业,但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有过一些保险的初步常识。例如,人生意外全家都应该购买,其中家庭收入支柱的保额应该尽量大;例如,重疾等应该早购买,到一定年龄后,保险公司不一定再开放购买。因此,家庭的保险要尽早配置安排,意外应该按年购买,重疾也应尽早购买。而父母到一定年龄后,保险公司可能不再开放重疾的保单。给父母安排每年的全面体检就变得很重要了,身体健康是幸福晚年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吧。 第三个锦囊 梳理好各类钱的构成与使用。首先,收入部分。一是现金流部分:父母的钱构成包括退休后的每个月的退休金,儿女给的生活费等;二是,投资部分:父母的存款或者投资的收益、房产投资或租金收入等等。然后,支出部分。一是日常生活费(如果是跟子女同住,应该子女来负责日常生活费用。如果是自己独居,则需要按月预留生活费);二是旅行、爱好等大额消费(一定要让晚年生活丰富而有趣,每年1-2次长途旅行想去哪就去哪,还要将年轻时候没来及学习的爱好好好再培养一下,例如摄影、画画、乐器等等);三是投资类支出安排等等。因此,首先可以帮助父母整理一下收入、支出的列表,每年有个大体的规划,示例如下: 其中,结余的部分就是应该每年转入投资账户进行理财资产配置的资金。每个家庭和父母的历史投资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只能暂时按照新增投资,给出一般意义上的参考案例供大家参考(见下表): 首先,继续保留10%左右比例在活期存款账户或货币基金或银行活期理财中,帮父母开通货币基金或银行活期理财,平均2.5-3%附近的收益,还是远远比活期0.36%的收益高。用于存放日常生活费和应急资金,一般来说,比例占到父母资产的百分之10左右就够了。当然,具体比例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如果资产规模特别大的,也可以降低比例;如果资产规模较小,也需要适度根据日常花销需要提高比例。 第二,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配置资产。通常情况下,自己的年龄与风险偏好成反比,例如第一堂课讲到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由于小孩子年纪小,投资的时间可以很长,且不急于花钱,因为以风险偏好较高的权益类配置为主。而给父母理财,则要考虑父母年龄较大,风险偏好要相应降低。一般来说60-70岁的人,个人资产的60-70%应该配置在固收类资产上,获得稳定回报为主,剩余的部分可以适度配置在权益类资产上。因此,给父母理财,主配资产应该选择固收类理财或基金,核心就是收益风险比比较稳健的品种,细分来看包括银行类理财、固收+为特点的偏债混合基金、量化中性的基金、大类资产平衡配置的FOF等,都属于这一类。另外,信托的非标产品一度也属于这一类,但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实施,压降信托的非标产品,此类产品收益高且相对安全的标的越来越少。 第三,除了主配固收类资产之外,根据父母的爱好和风险偏好,可以配置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其他另类投资等等。例如,如前文所述,我父亲这类不能接受亏损的可能就不适合配除固收类以外的资产;而我母亲这种老股民就可以留一部分资金继续自己炒股作为乐趣(不是投资是乐趣哈),除了为了乐趣自己操作的部分的其他则可以配置到股票类基金中。这一块比例设置在20-30%比较合理,既可以分享股票上涨的乐趣,又不至于波动太大引发血压高、心情不好啥的老年病。 注:仅作为配置案例展示,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除此以外,还有几个值得提醒的地方:一是,不被割韭菜是父母理财的第一关。大多数市场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往往专注于投资本身,面向个人客户的营销或者投资者教育不太多;而另外一个方面,是营销驱动的往往很多都是庞氏,例如前些年的P2P,要么是熟人推荐要么销售天天追着,专业机构投资者自己都不会触碰这类产品,而此前被割韭菜的很多就是缺乏金融知识的中老年人。所以,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大家一定反复提醒父母,不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销售的金融产品一定不要随便购买。守住本金是科学理财的第一步。 二是,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但绝不是一夜暴富。没有什么投资可以让人一夜暴富,除非中彩票哈。“所有因为运气获取的意外之财,最终都会因为能力不足而亏回去。”因此,我们要提醒父母无论股票、基金、房地产等等,我们不要出发点是一夜暴富,而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聚沙成塔、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最重要的。 三是,房地产的暴富阶段过去了,但仍然是资产配置的一种工具。中国人多地少,上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给了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资金,也催生了中国房价的上涨。讲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房产的供需=房价上涨。那么未来,随着房地产持续调控,中国房地产再重复过去10-20年的上涨趋势是比较困难的。但货币现象+核心区域的房产供需=房价结构性上涨,因此,如果处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或者买房投资、或者买商铺出租,对于个人或者家庭而言,仍然是一个值得仔细评估的投资方法。(不同城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因人而异去评估) 脱离金本位的全球货币都是面临长期持续贬值的,个人或家庭理财的核心就是跑赢货币通胀,除了优质龙头企业的股票外,黄金、核心地区的房地产仍然会是硬通货。 更成熟地对待金钱、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收入,无疑也是人能够幸福的很重要的因素。让我们为了父母获得稳稳的幸福,一起陪着父母优化养老钱的资产配置,有足够的财力安享晚年。 春节给父母送上新年红包的同时,别忘记了这段时间也是陪父母聊聊如何管理好养老钱的好机会。祝各位亲们和父母们新年快乐! 免责声明: 上文内容仅供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上文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上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户不应将上文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上文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上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晨曦微课 发刊词:投资是门专业的活,过往中国市场专业投资者大多数供职于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服务。而随着国民财富的日益增长,叠加伪理财刚兑破局之后,对各式各类真正的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高涨。面对眼花缭乱的各式金融产品,对于多数非金融专投资者出身的普罗大众来说,其实非常难以做出具体的理财选择。用专业的知识,工余的时间,客观而理性地面向非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些关于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入门级知识与建议。金融投资,是专业,更是人生必备的工具。用好金融专业知识与工具,提升家庭资产投资与配置的回报。 微课第二堂,送给所有亲爱的父母们。继微课第一堂关于如何管理孩子的压岁钱之后,利用假期的时间跟大家聊聊如何给父母的养老钱提供些有意义的投资建议。 不知道各位亲们的父母持有何种理财观哈,我的父母恰好是两类典型的代表,爸爸风险偏好极低,基本除了存钱,什么理财都不买;而妈妈则是第一代股民来的,我中学时代的关于金融的启蒙大概率就是来自妈妈炒股吧哈,几十年了,妈妈仍然还是热衷于炒股的老股民。那么,这样的父母资产配置结构究竟对不对,我们应该给父母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比较合适呢? 第一个锦囊 开心是最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险偏好,这与自己的性格是一脉相承的,强硬改变风险偏好可能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一定不要强求。例如,我跟我爸肯定不会去讨论建议把资金从存款转移到股票基金上这个问题,因为他完全不能接受阶段性亏钱这样的感受,即便可以获得潜在更高的回报,但如果晚上都会因此而睡不好觉那就不划算了。 当然,也有例外。我爸这辈子做得最高风险的一笔投资是借钱给我在北京交买第一套房的首付。06年的北京房价8000每平米左右,凑凑上班存的钱+问老爸借的钱,不仅自己买了一套,还帮家里亲戚买了一套,刚毕业工作两年,背着两套房的房贷,基本月供一交每个月只剩个几百块勉强吃个饭,比大学时代还穷。老爸一度怕我压力太大而病倒了几天,操心的命呀。但在北京的第一波买房,到现在的回报的确达到10多倍。如果当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老家买,回报差异就非常大了。因此,核心区域的房产是过去10-20年最好的资产。 而对于老妈来说,则是如果不让她炒股就是要了她的命了。对于这种以每天打开股票以炒为乐,以炒会友,股友牌友都是圈子的妈妈来说,股票还是要让她炒的。因为开心最重要,只不过需要偶尔提醒她一下风格变化,小股票持续跑不过大股票,过去几年风格变化对散户影响其实非常大,未来这种趋势大概率也会延续。一方面要炒股开心,另一方面还得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吧。因此,利用晨练散步的时间,会跟妈妈聊聊是不是可以配置一些基金啊,一部分炒股继续留着,一部分配置成股票基金,基金组合参考我们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一些建议,配个别行业主题基金+1-2个主动基金。老妈很愉快就接受了,老妈还是比较理性的,因为好的公募基金或行业主题普遍跑赢散户已经在过去2-3年成为显著的共识了。 第二个锦囊 健康是应该优先考虑的。说到健康就不得不说到保险了,而保险我个人以为是所有金融产品里其实认知门槛最高的,条款比较复杂、潜在收益情况不是很透明,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其实不容易理解本质。简单来说,保险分为消费型和投资型两大类,例如像车险、意外、重疾等属于消费型的保障性的保险,每年一交,只有发生保障所对应的情况才有赔付,除此以外,一般没有返还等。例如像分红、投连险等带有未来分红或投资收益的,则属于投资型的保险。自己没有从事过保险行业,不专业,但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有过一些保险的初步常识。例如,人生意外全家都应该购买,其中家庭收入支柱的保额应该尽量大;例如,重疾等应该早购买,到一定年龄后,保险公司不一定再开放购买。因此,家庭的保险要尽早配置安排,意外应该按年购买,重疾也应尽早购买。而父母到一定年龄后,保险公司可能不再开放重疾的保单。给父母安排每年的全面体检就变得很重要了,身体健康是幸福晚年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吧。 第三个锦囊 梳理好各类钱的构成与使用。首先,收入部分。一是现金流部分:父母的钱构成包括退休后的每个月的退休金,儿女给的生活费等;二是,投资部分:父母的存款或者投资的收益、房产投资或租金收入等等。然后,支出部分。一是日常生活费(如果是跟子女同住,应该子女来负责日常生活费用。如果是自己独居,则需要按月预留生活费);二是旅行、爱好等大额消费(一定要让晚年生活丰富而有趣,每年1-2次长途旅行想去哪就去哪,还要将年轻时候没来及学习的爱好好好再培养一下,例如摄影、画画、乐器等等);三是投资类支出安排等等。因此,首先可以帮助父母整理一下收入、支出的列表,每年有个大体的规划,示例如下: 其中,结余的部分就是应该每年转入投资账户进行理财资产配置的资金。每个家庭和父母的历史投资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只能暂时按照新增投资,给出一般意义上的参考案例供大家参考(见下表): 首先,继续保留10%左右比例在活期存款账户或货币基金或银行活期理财中,帮父母开通货币基金或银行活期理财,平均2.5-3%附近的收益,还是远远比活期0.36%的收益高。用于存放日常生活费和应急资金,一般来说,比例占到父母资产的百分之10左右就够了。当然,具体比例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如果资产规模特别大的,也可以降低比例;如果资产规模较小,也需要适度根据日常花销需要提高比例。 第二,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配置资产。通常情况下,自己的年龄与风险偏好成反比,例如第一堂课讲到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由于小孩子年纪小,投资的时间可以很长,且不急于花钱,因为以风险偏好较高的权益类配置为主。而给父母理财,则要考虑父母年龄较大,风险偏好要相应降低。一般来说60-70岁的人,个人资产的60-70%应该配置在固收类资产上,获得稳定回报为主,剩余的部分可以适度配置在权益类资产上。因此,给父母理财,主配资产应该选择固收类理财或基金,核心就是收益风险比比较稳健的品种,细分来看包括银行类理财、固收+为特点的偏债混合基金、量化中性的基金、大类资产平衡配置的FOF等,都属于这一类。另外,信托的非标产品一度也属于这一类,但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实施,压降信托的非标产品,此类产品收益高且相对安全的标的越来越少。 第三,除了主配固收类资产之外,根据父母的爱好和风险偏好,可以配置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其他另类投资等等。例如,如前文所述,我父亲这类不能接受亏损的可能就不适合配除固收类以外的资产;而我母亲这种老股民就可以留一部分资金继续自己炒股作为乐趣(不是投资是乐趣哈),除了为了乐趣自己操作的部分的其他则可以配置到股票类基金中。这一块比例设置在20-30%比较合理,既可以分享股票上涨的乐趣,又不至于波动太大引发血压高、心情不好啥的老年病。 注:仅作为配置案例展示,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除此以外,还有几个值得提醒的地方:一是,不被割韭菜是父母理财的第一关。大多数市场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往往专注于投资本身,面向个人客户的营销或者投资者教育不太多;而另外一个方面,是营销驱动的往往很多都是庞氏,例如前些年的P2P,要么是熟人推荐要么销售天天追着,专业机构投资者自己都不会触碰这类产品,而此前被割韭菜的很多就是缺乏金融知识的中老年人。所以,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大家一定反复提醒父母,不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销售的金融产品一定不要随便购买。守住本金是科学理财的第一步。 二是,理财是一种生活态度,但绝不是一夜暴富。没有什么投资可以让人一夜暴富,除非中彩票哈。“所有因为运气获取的意外之财,最终都会因为能力不足而亏回去。”因此,我们要提醒父母无论股票、基金、房地产等等,我们不要出发点是一夜暴富,而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聚沙成塔、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最重要的。 三是,房地产的暴富阶段过去了,但仍然是资产配置的一种工具。中国人多地少,上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给了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资金,也催生了中国房价的上涨。讲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房产的供需=房价上涨。那么未来,随着房地产持续调控,中国房地产再重复过去10-20年的上涨趋势是比较困难的。但货币现象+核心区域的房产供需=房价结构性上涨,因此,如果处于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或者买房投资、或者买商铺出租,对于个人或者家庭而言,仍然是一个值得仔细评估的投资方法。(不同城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因人而异去评估) 脱离金本位的全球货币都是面临长期持续贬值的,个人或家庭理财的核心就是跑赢货币通胀,除了优质龙头企业的股票外,黄金、核心地区的房地产仍然会是硬通货。 更成熟地对待金钱、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收入,无疑也是人能够幸福的很重要的因素。让我们为了父母获得稳稳的幸福,一起陪着父母优化养老钱的资产配置,有足够的财力安享晚年。 春节给父母送上新年红包的同时,别忘记了这段时间也是陪父母聊聊如何管理好养老钱的好机会。祝各位亲们和父母们新年快乐! 免责声明: 上文内容仅供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上文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上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户不应将上文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上文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上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