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带你涨知识】充满传奇的金融史 沟通世界的经济圈
来源 :天风证券
浏览数 :3557
2019-10-09

 

11世纪的圣殿骑士团,一骑当先谱写出千年金融史。从保护朝圣者财物的“衍生品”,到成为世界经济沟通的媒介,金融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的国家、地区间沟通的“通用语”。

 

与以往的金融史相比,现代金融史更像是一部金融创新史,而在金融创新方面,马克思与凯恩斯都是代表人物。

 

马克思的金融印象

马克思最早的经济学著述,就是他身为《纽约每日论坛报》记者时,对经济问题发表的评论。当时金融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跨区域的“巨人”,投资者能够交易海外市场发布的债券,能够讨论印度殖民地债务的每日利率。

 

马克思通过对金融历史的解读,认为货币的发明和第一份意大利债券的发行,成金融技术的开端,而威尼斯、热那亚的政府债券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发展,最终促成了现代资本市场的诞生。

 

但这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甚至认为债券持有者是“有闲的食利阶层”,而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只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他的经济学主要反映弱势者对社会正义的认知;但相应地,他不承认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而是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并注重对这些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

 

凯恩斯的金融主张

1936年,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贸易保护政策如果能带来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质量和扩大就业,最终带来经济繁荣。

 

书中,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凯恩斯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严重破坏性。

 

摒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机理,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坚决主张: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紧急抢救。

 

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以区别于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家庭之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不可否认,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使西方世界经历了长达25年之久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就是70年代的“滞胀”,使凯恩斯主义不得不退出“官方经济学”宝座。即使如此,在各国目前实施的经济政策中,仍然可以看到凯恩斯主义的身影。

 

金融的未来在何方

马克思与凯恩斯各自定义了经济学的基础,他们对于经济、金融的未来,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有其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有化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主张政府参与其中,并主导经济活动。

 

凯恩斯认为市场长期是可以自我调控的,但短期内出现问题,市场不具备立即调整的功能,需要政府干预。 从这方面来看,凯恩斯对未来的预见更倾向马克思,他主张“食利者的消亡”。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更多的金融创新接踵而来,比如被动式指数型投资的发展,诞生了一种新型投资基金:标普500指数基金。

 

金融的未来还会有哪些进化?也许答案就在历史中。

 

金融史兼具衡量现在的标尺以及引领未来的向导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复杂,而我们也可以从金融史中吸取教训,并为未来的金融发展提供经验。

 

 

 

免责声明:

上文内容仅供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上文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上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户不应将上文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上文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上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讨论
0条评论
【学长带你涨知识】充满传奇的金融史 沟通世界的经济圈
来源:天风证券
浏览数:3557
2019-10-09

 

11世纪的圣殿骑士团,一骑当先谱写出千年金融史。从保护朝圣者财物的“衍生品”,到成为世界经济沟通的媒介,金融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的国家、地区间沟通的“通用语”。

 

与以往的金融史相比,现代金融史更像是一部金融创新史,而在金融创新方面,马克思与凯恩斯都是代表人物。

 

马克思的金融印象

马克思最早的经济学著述,就是他身为《纽约每日论坛报》记者时,对经济问题发表的评论。当时金融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跨区域的“巨人”,投资者能够交易海外市场发布的债券,能够讨论印度殖民地债务的每日利率。

 

马克思通过对金融历史的解读,认为货币的发明和第一份意大利债券的发行,成金融技术的开端,而威尼斯、热那亚的政府债券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发展,最终促成了现代资本市场的诞生。

 

但这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甚至认为债券持有者是“有闲的食利阶层”,而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一个过渡阶段而已,只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他的经济学主要反映弱势者对社会正义的认知;但相应地,他不承认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而是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并注重对这些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

 

凯恩斯的金融主张

1936年,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贸易保护政策如果能带来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质量和扩大就业,最终带来经济繁荣。

 

书中,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凯恩斯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严重破坏性。

 

摒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机理,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坚决主张:采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行紧急抢救。

 

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入及其变动的原因,以区别于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家庭之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不可否认,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使西方世界经历了长达25年之久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就是70年代的“滞胀”,使凯恩斯主义不得不退出“官方经济学”宝座。即使如此,在各国目前实施的经济政策中,仍然可以看到凯恩斯主义的身影。

 

金融的未来在何方

马克思与凯恩斯各自定义了经济学的基础,他们对于经济、金融的未来,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有其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的私有化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主张政府参与其中,并主导经济活动。

 

凯恩斯认为市场长期是可以自我调控的,但短期内出现问题,市场不具备立即调整的功能,需要政府干预。 从这方面来看,凯恩斯对未来的预见更倾向马克思,他主张“食利者的消亡”。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更多的金融创新接踵而来,比如被动式指数型投资的发展,诞生了一种新型投资基金:标普500指数基金。

 

金融的未来还会有哪些进化?也许答案就在历史中。

 

金融史兼具衡量现在的标尺以及引领未来的向导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复杂,而我们也可以从金融史中吸取教训,并为未来的金融发展提供经验。

 

 

 

免责声明:

上文内容仅供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上文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上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户不应将上文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上文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客户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上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
建议
回到
顶部

我要建议

我们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关注您的反馈,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1. 您参与证券投资的经验是
2. 您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整体满意度是
3. 你对天风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其它意见和建议: